SDS-PAGE蛋白上樣緩沖液(1×)
SDS-PAGE Protein Loading Buffer(1×)
產(chǎn)品編號
|
產(chǎn)品名稱
|
包裝
|
貯存
|
PL115
|
SDS-PAGE蛋白上樣緩沖液(1×)
|
10 ml
|
-20℃
|
-
|
說明書
|
一份
|
|
● 產(chǎn)品簡介:
SDS-PAGE蛋白上樣緩沖液(SDS-PAGE Protein
Loading Buffer, 1×),是一種經(jīng)過改良的以溴酚藍為染料的蛋白上樣緩沖液??梢灾苯佑糜诩毎蚪M織樣品的裂解,并用于后續(xù)常規(guī)的SDS-PAGE蛋白樣品的上樣。使用該產(chǎn)品直接裂解蛋白樣品的優(yōu)點是比較便捷;缺點是裂解好的蛋白樣品不能用常規(guī)的蛋白定量方法測定蛋白濃度。這樣蛋白上樣量的均一性就較難控制,需要借助考馬斯亮藍等的染色結(jié)果或Western的檢測結(jié)果,來調(diào)整上樣量。當(dāng)細胞量或組織用量能控制得比較均一時,使用本裂解液直接裂解獲取蛋白樣品會比較便捷。
本緩沖液已經(jīng)含有還原劑DTT,有輕微刺激性氣味。
● 保存條件:
-20℃保存,開封后有效期1年。
● 使用方法:
1. 在常溫或不超過37℃的水浴中溶解SDS-PAGE上樣緩沖液(1×)。水浴溶解后立即常溫存放,盡量避免長時間置于水浴中。
2. 細胞樣品:
2.1 對于貼壁細胞:去除培養(yǎng)液,用PBS、生理鹽水或無血清培養(yǎng)液洗一遍。按照6 孔板每孔(細胞數(shù)量~2.5×106)加入150-250微升SDS-PAGE上樣緩沖液(1×)的比例加入裂解液。用槍吹打數(shù)下,使SDS-PAGE上樣緩沖液(1×)和細胞充分接觸。通常SDS-PAGE上樣緩沖液(1×)接觸細胞1-2秒后,細胞就會被裂解。裂解后的樣品收集到1.5 ml離心管內(nèi)。
2.2 對于懸浮細胞:450 g 4℃離心5分鐘收集細胞,棄上清,用手指把細胞用力彈散。按照6孔板(細胞數(shù)量~2.5×106)每孔細胞加入150-250微升SDS-PAGE上樣緩沖液(1×),再用手指輕彈以充分裂解細胞。充分裂解后應(yīng)沒有明顯的細胞沉淀。
3.組織樣品:
3.1 把組織剪切成細小的碎片。
3.2 按照每20毫克組織加入150-250微升SDS-PAGE蛋白上樣緩沖液(1×)的比例加入緩沖液。
注:如果裂解不充分可以適當(dāng)添加更多的上樣緩沖液,如果需要高濃度的蛋白樣品,可以適當(dāng)減少上樣緩沖液的用量。
3.3 用玻璃勻漿器勻漿或者用27#針頭抽打5-10次,直至充分裂解。
3.4 充分裂解后,將樣品收集到1.5 ml離心管內(nèi)。
注:如果組織樣品本身非常細小,可以適當(dāng)剪切后直接加入裂解液裂解,通過強烈渦旋震蕩使樣品裂解充分。直接裂解的優(yōu)點是比較方便,缺點是不如使用勻漿器那樣裂解得比較充分。
4. 95-100℃加熱10分鐘,以充分變性蛋白。
注:加熱前通常會發(fā)現(xiàn)蛋白樣品內(nèi)有粘稠的半透明狀物體,通常在上樣緩沖液內(nèi)加熱8-10分鐘后該粘稠的半透明狀物體消失。如果起始時細胞或組織的用量較大,基因組DNA含量較高,加熱10分鐘后有可能仍然比較粘稠或者有粘稠狀的半透明物體。此時需要再煮沸10分鐘或者補加適量1×的蛋白上樣緩沖液后再煮沸5分鐘。充分煮沸后一方面可以使結(jié)合在基因組DNA上的蛋白充分釋放,同時會導(dǎo)致基因組DNA的部分斷裂從而使粘稠感消失,這樣就不會影響后續(xù)的上樣操作了。
5. 樣品冷卻到常溫后,12000 rpm離心2分鐘,上清即可直接上樣到SDS-PAGE凝膠加樣孔內(nèi)。通常電泳至藍色染料到達膠的底端處附近即可停止電泳。
使用PL115 SDS-PAGE蛋白上樣緩沖液(1×) 發(fā)表部分文章列表:
1. [IF=8.947] Physiological
cyclic stretching potentiates the cell–cell junctions in vascular endothelial
layer formed on aligned fiber substrate.
Author: Yu Shi, Donghong Li, Bingcheng Yi, Han Tang,
Tingting Xu, Yanzhong Zhang
Journal: Biomaterials Advances 157 (2024) 213751
Institution: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Medical Engineering, Donghua University
Paper link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bioadv.2023.213751